「老師,這附近哪裡有可以租琴的地方?」
「那,有哪些地方可以租借平台琴?」
「啊?什麼?想要找老師上課還要先讀過部落格的文章?」
「老師,這裡我彈快的時候,手感覺轉不過來耶!為什麼會這樣?」
「我彈的時候感覺很用力啊!但為什麼都沒有很大聲?」
「彈小聲的時候,好像沒辦法彈很小聲耶?」
「老師,為什麼我總覺得我很多感覺,可以彈出來的聲音好像沒有什麼感覺?」
「我之前在救國團上團體班,好像看著譜都會彈,但彈得好像都不像Youtube裡的人彈得這麼好聽,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?」
一條又一條的問題,他像是列了一張明細表在腦袋裡,似乎把學鋼琴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狀況,全部仔細地詢問過一輪,深怕哪一個問題遺漏了。我們花了雙倍的鋼琴試上時間,才足夠讓這些問題得到滿意的答案。他是一個非常仔細、細膩、又認真的成人學生,每一句話,他總是會聽得很小心。
在上課的時候,我的每一句話,他會停頓下來思考,確認自己聽懂。而我,必須急踩剎車,停下我的肢體動作,閉起呼吸,用眼神瞪大地看著他,等著。那一刻,像是啟動時間暫停器,使得時間停止流動。直到他點了點頭,口中說著:「喔~~」,我看見他的眼神變得閃爍,此時,時間暫停器才得以關閉,重新啟動時間運轉。
看著他陷入深思的模樣,那段空白的二十秒鐘,對我而言,是很漫長的等待。長期的面對學生各式問題,我已經習慣要快速地回應,當學生正在彈奏時,我的腦袋總是內建加速處理器,已經佈局好下一步的要求或計劃,準備好接續的安排,而面對學生是小小孩時,我的腦袋更是處在警戒狀態,隨時準備好出招對付小孩的各式難題 。
留白,迫使我必需要完全停下來。不得不承認,剛開始,的確讓我體會到暫停帶來的不適感,原本順暢的呼吸,像是被掐住脖子一般痛苦,需要重新適應慢速時間的流動,調整慢速世界的呼吸步調。經過了半年,我在兩種時間差中,似乎可以掌握得更流暢了。
時間的空白,對他而言,是很重要的留白。在空白的時間中,有足夠的時間讓他的腦袋慢慢運轉,確認自己真的理解,才會回應,也針對自己不理解的部分,再更深入的詢問。師生間的來回溝通、深思熟慮的時間,其實佔了上課時間的一定比重,但卻能因為「聽懂」、「想對」,而大幅提升練習的效率,讓每次的練習都是越來越貼近正確的方式。
每個成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,學習就是扎扎實實的走穩每一步路,用自己的方式慢慢來,慢慢來,才是最快的捷徑。
附上他學習二個月時的影片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