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會建議小朋友滿五足歲之後,才開始正式的鋼琴課

五歲前孩子的小肌肉還在發展,當然小動作發展不錯的孩子,三歲半到四歲多的確可以上鋼琴個別課

在學習鋼琴前,家長應該要有一些正確的觀念,學樂器其實不代表學音樂

而學齡前,會更重視孩子對音樂的敏銳度,其實在學習鋼琴前,家長平常就可以帶著孩子聽音樂、或上一些團體的課程

孩子對音樂的感受性很強,或許一開始在彈奏鋼琴上看似進度不快,但有穩定的基礎之後,孩子的進度會越來越快的

 

而今天要來跟家長分享,在小肌肉發展還不夠好的二、三歲的孩子,可以做些什麼活動,來幫助孩子喜歡音樂呢?

 

一、坊間的音樂律動課

其實帶孩子上相關的課程,我覺得都是正向的幫助,讓孩子覺得音樂就是在玩、在遊戲,是很重要的

用鼓勵的方式,不需要強迫孩子要跟著老師的動作,孩子如果還沒準備好,就讓孩子在旁邊多觀察

在觀察的過程中,孩子的耳朵都是張開的,都聽得見,都會自然的吸收,家長不需要太有壓力

而坊間其實很多適合二歲、三歲孩子的課程,例如:奧福音樂、朱宗慶打擊、山葉鋼琴的團體班等

我自己的小孩是帶他上一段時間的音樂律動、接著上了三年的山葉團體班

這個階段在彈奏能力上,並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帶著孩子感受音樂的情緒

這些對孩子音樂的想像力有非常大的幫助,而山葉團體班的確在這部分我覺得非常棒

四歲開始山葉團體班會開始多了鍵盤的彈奏,我覺得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彈奏這件事很重要

不需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,五歲後,我還是會建議改為上鋼琴個別課

畢竟彈鋼琴並非看譜、彈琴而已,是需要老師非常重視每個小孩的姿勢、觸鍵、音色等

團體班的老師很難顧及這麼多,此外練習的工具也很重要,學鋼琴就應該要有正確的工具

 

二、多聽音樂

讓孩子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,的確對孩子幫助很大

而有些家長曾問我,聽流行歌可以嗎?聽流行歌當然沒有不行

大人為什麼會覺得流行歌好聽呢?其實是因為音樂反應了我們的心情、生活、或過去的經驗,這首歌幫自己表達了內心的感受

但孩子還小,沒有這麼多生活經驗,要讓孩子對流行音樂產生感觸、共鳴,其實很難,如此一來,對音樂就失去了感受

所以幫孩子選擇音樂,還是建議貼近孩子的生活,讓音樂像是遊戲,音樂可以是跟小動物有關、跟玩遊戲有關、跟爸爸媽媽有關、跟愛有關、跟太陽月亮有關、跟認識自己的身體有關等等

這些都是學齡前孩子很熟悉的素材,孩子才會有共鳴,孩子也才會有感動

至於要不要刻意給孩子聽古典音樂呢?我倒覺得不一定,音樂要帶給孩子開心的感受,孩子喜歡最重要,如果能讓孩子聽輕快活潑的古典音樂,也無不可

而放音樂的時機點,家長不需要太刻意,把音樂當成背景就好,不需要很專注要孩子仔細聽,當孩子在遊戲的時候,看書的時候,都可以放音樂當背景

我的孩子小時候,當他們玩黏土時,我就會固定放一片音樂CD,音樂都是活潑、開心的氛圍,讓孩子玩黏土時有開心的心情

現在孩子長大了,如果無意見聽到這片CD的音樂,孩子就會連結到他們玩黏土開心的情緒

 

除了音樂CD之外,現在很多點讀的書籍、或是有聲故事書,在講故事的過程中,通常都會搭配有背景音樂,也是很適合孩子的

不同的故事,有不同的情緒,搭配不同的音樂,孩子對音樂的感受性也會很強

久而久之,聽到音樂,孩子會自己想像故事內容

而愛樂電台晚上都會有半小時的床邊音樂故事,其實也很適合小朋友,這些都是很棒的資源

 

而開車的時候,也是很適合小朋友聽故事CD,或是聽音樂,孩子坐在車上,也逃不了,有時候我就會播放愛樂電台

讓孩子感受音樂的氛圍

 

 

家長就是不斷地幫孩子灌溉,不需要太在意孩子到底有沒有吸收,或是到底有沒有聽懂

只要孩子喜歡音樂,覺得音樂很有趣,音樂就會是孩子的好朋友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江老師 的頭像
    江老師

    桃園鋼琴老師~向日葵鋼琴樂園

    江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