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在選擇才藝的時候,都會以「興趣」來做為標準,讓孩子選擇要學習的才藝項目

但在我自己練琴這麼多年,也教這麼多年的經驗中,必需要很直接的告訴家長及學生

如果用「興趣」來看待彈奏鋼琴這個才藝,真的很快就放棄了

學鋼琴這件事,是無法只強調「興趣」或「喜不喜歡」

 

很多學生非常可愛,都很喜歡上鋼琴課,可是在家練琴時卻像是一場戰爭

這些孩子還有興趣嗎?如果還有興趣,為什麼不願意練琴?如果沒興趣,又為什麼還是喜歡上課?

 

學鋼琴的過程,我倒覺得比較像在訓練小孩的「堅毅力」「挫折忍受度」「挑戰自我」

要通過層層的考驗,才能享受自己彈奏的優美音樂

 

有時候我也會思考要給孩子哪些能力?

對我自己而言,孩子學校考試有沒有100分根本不是重點,而是當他不是滿分時,他是否能接受自己?還肯定自己?

孩子面對學習挫折,是否能夠「再試試看」「再多努力一下」的態度,是否有認為自己應該是做得到的自信心?

面對一項需要每天練習的鋼琴,孩子是否能認同每天都要負責的把作業練完?縱使他已經覺得自己練很熟了

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,有時候是太過著急了,太急著看到一些成果

當沒有看到成果時,就會有些焦慮

我自己是如此,面對自己的小孩時,總是免不了會焦慮不安,但我會提醒自己放慢一點,有耐心一點

讓孩子學著自己面對挫折,自己試著去解決,我努力做一個旁觀者,陪伴、引導孩子就好,而不是急著告訴他怎麼做

而面對孩子彈鋼琴這件事,我倒是很有耐心,我知道這是一條很長的路

不急著要他彈難的曲子,而是讓他一步步跟著老師好好扎實學習

我的孩子也會偶爾又跟我說,他彈很熟了,為什麼還要彈?因為這是責任啊!

另一部分,不進則退,一天沒練習,沒有進步,就等同是退步了

遇到比較難的曲子,或段落,孩子有時候沒信心或很挫折,是需要大人鼓勵的,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

 

這些過程,真的無法稱「興趣」,我相信沒有孩子喜歡面對挫折、困難

孩子有興趣的事,大概就是買玩具、玩玩具、畫畫、戶外活動、看卡通、玩遊戲等

練鋼琴這種苦差事,怎麼可能會是孩子的「興趣」?

但這些堅持下去的孩子,到底是什麼動力讓自己堅持呢?

就像打電動一樣,每一個關卡雖然很難過關,但好不容易過關會有「成就感」

不斷在「挑戰自己」,然後成功得到成就感,就處在這麼正向循環之中,孩子當然會喜歡

也會對自己很有自信,相信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

反之,如果孩子遇到挫折,就放棄,負向的循環,孩子也會變得沒有信心

而一開始的學習過程,老師都希望孩子建立在正向的循環,願意不斷挑戰自己,也願意接受挑戰

不只是老師需要引導孩子,家長的角色也很重要,一起培養耐得住挫折、有自信的孩子!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江老師 的頭像
    江老師

    桃園鋼琴老師~向日葵鋼琴樂園

    江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