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學齡前,是否該讓孩子接觸樂器?
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的階段,學習樂器看不出成果、進度緩慢,似乎等長大一點再學比較值得。這個疑慮在演奏的技巧上,確實是如此的,隨著年紀的增長,大腦越來越能夠控制每隻手指,雙手的協調性是會越來越好,當然學樂器的進度也就能越快。
但在學齡前鋼琴課的目的並非在技巧的養成,而是更多潛藏在背後、不被家長所看見的很多能力,這個階段如果錯過了,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彌補。
1、想像力
我認為學齡前的音樂課,養成最多的是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。隨著年紀的成長,想像力越來越渺小了,要回到孩子那種天真無限制的想像,幾乎是很難了。我對學齡前的孩子在引導彈奏時,很枯燥的一段練習,把它編成一段故事,孩子不會認為這是在練琴,而是在聽故事、說故事、彈故事,而這個故事可以隨著大聲或小聲,就有不同的故事內容,老師有自己的一套故事,小朋友自己也會說他自己的故事,非常有趣的過程,因為孩子真的想像力無限,都會有大人意想不到的趣事。
2、音感的訓練
音感我覺得與環境息息相關,孩子從一出生,雖然看不清楚,但已經可以感受到媽媽的聲音、環境的聲音、聲音帶給他的感受,如果有持續給孩子聽音樂,孩子很容易感受聲音的差異,聲音是有高低、有情緒的,對於音樂感受的敏銳度是很高的。在學齡前如果接觸樂器,更容易將聲音變成具體化,對於音高的變化是較敏銳的。
3、節奏感的訓練
節奏對於學齡前就接觸音樂的孩子而言,是很自然而然的事,不需要特別的理論告訴他聲音有長短的差別、是幾倍的差別,很自然的看到半拍的音符,就能掌握聲音的長度,往後對於複雜的節奏型態,也能較容易掌控。
@學樂器該如何選擇樂器?
學齡前孩子因為個子嬌小、肺活量小,在樂器的選擇上確實有限制,最適合入門的樂器是鋼琴,因為鋼琴固定音高,無論怎麼彈,都不會走音,也能讓孩子很容易對音樂是有概念的,往後接觸第二樣樂器,也容易上手。
@幾歲適合開始鋼琴個別課?
四歲,這是一個很適合開始的年紀,能夠與老師溝通,有一定的社交能力,也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四歲前,我覺得很適合上團體班,讓孩子接觸各類的音樂,對音樂的感受度會更高。
@自己會彈琴,適不適合教孩子?
我覺得教自己的孩子是件很棒的事,但要掌握兩點。
1、有教學經驗。有經驗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向我覺得很重要,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老鼠。
2、對於孩子的教養是有原則的。很多孩子在幼兒園視老師的話為聖旨,媽媽卻怎麼也叫不動孩子。教孩子時,如果媽媽的角色能轉換成老師,孩子也願意接受上課時間,媽媽不再是媽媽,而是要聽他指示的老師,那麼上課的過程就會進行的順利。
@該不該陪孩子練琴?
在學齡前的孩子,答案是非常肯定的,這年紀的孩子陪伴、鼓勵很重要,要製造練琴是一件很開心、很令人興奮的氣氛,往後孩子長大,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練習,這過程才會很順利。可以透過收集貼紙、收集印章的方式,讓孩子得到喜悅,孩子會變成主動提出練琴的要求。下一步就可以試著幾次陪練,但有幾次不陪,一步步養成孩子自己練習的好習慣。
@孩子並無提想學鋼琴,是否要主動帶孩子去上課?
多數的孩子不會主動提想學些什麼,因為孩子沒見過、沒體驗過,他無從想像鋼琴課是怎麼一回事(任何課程都是如此),我的孩子想學鋼琴是主動提的,因為他看到有姊姊來上課,他看到整個過程,是他喜歡、他想要的,所以是否要讓孩子學鋼琴,這是家長所決定的。等到孩子自己想學的時候再決定上課當然也可以,但如同前面所說,越長大後,有些能力是很難像學齡前這麼簡單培養的。若家長願意提供這樣的環境給孩子,不妨直接帶孩子接觸鋼琴課或音樂課,上課的氣氛是愉快開心,孩子自然就會愛上音樂。
@將來並不打算給孩子讀音樂班,還需要給孩子音樂上的投資嗎?
大多學習音樂的孩子都不是為了考音樂班,而是培養一輩子的好伙伴-音樂,有學習樂器或其他才藝的孩子,在情緒上能夠有抒發的管道,未來人生的道路上,對孩子一定有正向的幫助。
@孩子遇到挫折,變得不喜歡練琴,還要逼他繼續學嗎?
學習一陣子的孩子都必定會面臨這個階段,且不止一次。此時,正是很好教導孩子、鼓勵孩子有正確人生觀的機會,可與老師討論如何渡過難關,與孩子溝通,是否有決心面臨挑戰,挫折是必定會渡過,只是時間長短的差別。
孩子變得不愛練琴因為沒有得到相對應的『成就感』,成就感必須要反覆的練習後才能擁有,檢視自己的孩子,除了上課外,是否有充足的練習?是否有工具提供給孩子練習?反覆練習在學習樂器上,太重要了,要先熟悉才能體會音樂帶來的美妙。